維生素D該攝取多少才足夠呢?
這幾年,「維生素D」應該是最受關注的維生素之一!
維生素D該攝取多少才足夠呢?
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之一,主要分成D2及D3兩種形式。
脊椎動物像人類,其皮膚經日光的紫外光UVB照射之下,會轉換成維生素D3,在經過肝臟、腎臟的活化,會轉變成活化型的維生素D3,稱為「1,25-dihydroxyvitamin D (簡稱1,25(OH)2D)」,此活化型態的維生素D3就可以在體內發揮生理功能了,像是幫助鈣質吸收等作用。
此外,維生素D2是植物中的麥角固醇經由日光活化而來,所以像是曬過日照的香菇,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2,
無論是維生素D2或是維生素D3,在體內皆能促進鈣質吸收,只是維生素D3的利用率較佳。
維生素D最主要的來源,就是「曬太陽」,這個要「看天吃飯的維生素」,當天氣不好,
基本上維生素D就很難吸收的足夠,在台灣,雨季來臨或是秋冬陰雨綿綿,想要透過曬太陽來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,更是難上加難。
這幾年的營養調查也發現,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民眾,小至嬰幼兒,大至老人,幾乎有八成以上的國人有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,
素食者更是要特別留意維生素D是否缺乏與否。因此,透過飲食上的加強以及維生素D的補充,似乎是勢在必行。
哪些人容易缺乏維生素D?
茹素者、嬰幼兒、孕婦、哺乳婦、老年人、鮮少吃上述食物的人、坐辦公室鮮少曬太陽的人等。
維生素D缺乏,容易造成骨骼礦物質化不足,在嬰幼兒時期為佝僂症,在成人則為骨軟化症或是提高了骨質疏鬆的風險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today.line.me/tw/v2/article/eLGWL3J?utm_source=lineshare(華人健康網發布於 09月05日10:22 • 文/林俐岑營養師)